想知道商品饵好用不好用?其实很简单啊,会用的都觉得好用,不会用的都觉得烂遮遮,可人家还是钓了条好鱼,你咋解释?
其实,这又可以分成两种人,一种是每次都懵逼到家,一脸蒙圈,不知道咋用,咦?突然来个鱼?另一种是就算用了商品饵,还是一脸枯燥,诱鱼率垃圾。
咋回事呢?一是商品饵的状态掌控要极好,二是商品饵的味型还得靠搭配,这可不止是动动手,还要把脑子动起来,头疼不。
状态不好掌控,饵团脱落甚至还散架,搞个空钩自然受罚。味型配的不好,小鱼燥,大鱼倦,鱼群还得跑路怼。
听过老鸟的话吗?三年练竿,五年开饵?你告诉我,妮要五年才能开个饵,妮还不如直接秃头算了。
其实开饵也没啥大不了的,只要勤练、勤上手,掌握几个要素,开饵诱鱼,不叫难!
一、要懂饵料撒好
市面上饵料种类繁多,其实味型大同小异,唯一不同的,就是泡水后的状态。
有些饵料颗粒太大,得多加水泡;有些饵料粘性太差,得加拉丝粉,甚至粘粉提升黏性;还有些饵料开饵前不异毛,下水后越泡越稠。
这些区别,源于不同厂家采用不同的制造工艺,所以我们只要弄清常用饵料的情况即可。
二、开饵时要得体撒
其实,高手开饵的时候,用的饵料少则七八种,多则十几种,可不是在卖技术,而是卖实力!
高手开饵已经有多年的经验积累,掌握饵料味型的层次控制得特别好,主攻味型稳定的同时,再增加三五种甚至七八种辅助香型,再加2~3种状态饵进行融合,应对黑坑和比赛,绝对有威力。
不过呢,对于野钓或者新手开饵来说,这样太花里胡哨了,根本不用搞得这么夸张,用味型简单的基础饵,主攻腥味,再来一个辅助味,就行了!
三、先了解鱼情,再开饵
很多钓友喜欢用商用饵,但是会有一个误区就是“我认为”自己开出的饵香郁,就肯定好吃,结果不一定呀!所以,在开饵之前,得了解一下鱼情,擅于调整饵料味型,最终才能圆满成功!
ata-track=17>你看看这饵料,手感超细腻,顺滑无比,看起来是不是水分也吸得到位呀?可是开饵之后,哎哟我的鱼呢?完全不来咬你额!
其实很简单,就是“我以为”的问题,钓鱼和鱼是两回事,庄子云说了,鱼非鱼也,安知鱼之乐?开饵诱鱼也是一样的,钓友不是鱼,怎么知道开出来的饵料能不能吸引到鱼呢?
那么,饵料是否能吸引到鱼,其实主要看两点:第一,饵料的普适性,也就是说所有鱼都应该吃得了。
像谷物饵和腥味饵,就是一种超级宽泛的饵料,无论浓度如何,鱼都应该能吃得饱饱的,但是,谁能独占鳌头,就要看第二点了。
那就是,鱼情如何,这个要看很多因素,比如季节,冷天鱼口喜欢散淡,热天口味偏重,总而言之,做钓友的,要根据当地鱼情,擅长调配饵料味型,才是王道!
ata-track=22>光是水域附近的农作物,比如水稻、麦粒、玉米、高粱等等,就能直接影响到鱼的食欲。
想了解当地的鱼情可不是一件轻松快捷的事情,只能在不断尝试和摸索中慢慢积累经验,就算有什么理论,也只能当成参考,只有深入了解鱼的口感和喜好,结合宽泛的饵料选择,才能真正找到能够真正理智的鱼的开饵顺口。
四、开饵技巧
很多钓友都认为开饵技巧就是倒点水,随便搅拌一下,然后揉一揉,挤一挤,就完事了,可以说是技不如人。实际上,不同的饵料因为制作工艺的不同,吸水效果不同,饵料比例也不一样,搅拌、揉搓和挤压的力度也各有讲究。
如果没有好的技术操作,很容易使得饵料因为过度搅拌而过于黏稠或者过于干散,甚至会使饵料变成死饵,简单说就是像陶土一样干得一团糟。
如果你不想成为捏出的饵团的奴隶,那就要好好学学开饵技巧,避免出现这种令人崩溃的情况。ata-track=27>糟糕,你的饵料状况像极了一个悲催的坏人,被搅揉得面目全非。
当然,我们也不必太过看重开饵技巧的力度,毕竟每个人的揉搓方式和认知都有所不同,不需要过度纠结于他人的指导。
但是要记住,你必须要了解自己的揉捏、搅拌饵料的力度,能够揉成什么样的效果,进而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开饵技法。
总之
以上四个要素似乎没有什么实际的细节,但实际上每个渔友在不知不觉中都会遵循这些要素。
开饵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,想要开出一款有诱惑力的饵料,也并不是照搬一些秘方或配方,就能取得好效果的。
最重要的是多练习、多总结、多琢磨,比如所谓的万能配方或专配配方,恐怕都不如自己琢磨出的配方更厉害呢!
我说啊,改进一下肯定会好很多哦!也许开始几次效果不太给力,但只要多练习啊,就算你是个钓技小白,也能开出一众鱼儿嚼不停的饵料。